——2009年1月17日在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北京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北京市2008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市第十三届人大第二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关于2008年预算执行情况
2008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及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市第十三届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各项决议,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全力保障“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实现,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年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一)2008年全市财政收支情况。
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837.3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全市地方财政支出完成1860.4亿元,比上年增长18.1%。
总体看来,2008年预算执行情况是好的。财政收入超额完成年度预算,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重点支出得到保障,超收收入安排建立新机制;财政改革继续深化,财政管理水平稳步提高。财政收支平衡,圆满完成全年预算任务。
(二)2008年为完成预算所做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1. 着力支持发展方式转变,首都经济质量有了新提高。
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和资金的引导作用,着力推进首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拨付专项资金,强化中关村科技园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对自主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利用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重大科技成果和关键技术产业化。拨付资金,加快商业街和特色市场建设,加大对老字号企业扶持力度,完善农村流通网络。发挥资金引导作用,积极促进体育产业、会展业、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设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社会创业投资机构向中小企业投资。支持组建北京市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公司,财政注入资本金,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多渠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安排节能减排专项资金,重点以财政奖励方式支持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加快退出“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生产项目,推动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加大对节能的资金投入,发展替代产业。支持43家污染扰民企业实施搬迁。落实补贴政策,支持节能照明器具等节能产品的推广使用,在城四区居民家庭和部分大型公建等场所推广高效照明产品500万只。加快推进既有非节能建筑和供热系统节能改造,支持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置,完成节能减排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 切实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力度,首善之区建设迈出新步伐。
坚持依靠人民、惠及人民的指导思想,认真落实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及时拨付59件实事资金,切实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
支持优先发展教育。进一步扩大义务教育阶段减免政策范围,对本市公立及民办学校学生全部免收学杂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教学现代化建设,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优化高等教育投入结构,支持高校实施“三大工程”,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设立民办教育发展引导资金,鼓励民办高校办学积极性。投入资金,落实高校及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安排资金稳定高等学校食堂价格,资助政策惠及全市大中专学生97.3万人。
稳步推进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设立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的方式,搭建社区和农村科普平台,支持科普惠民益民。推进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广播电视“村村通”、“益民书屋”、公益电影放映等重点工程投入,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安排补贴资金,免费开放市属33家博物馆、纪念馆,让百姓共享优质文化资源。安排专项资金,启动新一轮北京文物建筑修缮保护中长期规划。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加强基层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开展群众文体活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低保、养老金、职工最低工资等主要社会保障待遇标准,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完善城乡养老保障体系,按照每人每月200元的标准,为56.27万名60岁以上城乡无社会保障老年人发放福利养老金,基本实现养老保障制度全覆盖。实施高龄老年人资金补助政策,为近3万名90岁及以上的老人发放津贴。拨付资金,保障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管理和常用药品零差率销售等工作顺利实施,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全面落实“一老一小”政策的基础上,将未纳入医疗保险体系的47万名劳动年龄城镇居民纳入参保范围,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落实就业再就业资金补贴政策,提高政府补助比例,鼓励高失业率地区失业人员跨地区就业和再就业。加大职业培训补贴力度,实行自主创业税费优惠政策,推动和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完善以廉租房为主的住房保障政策,投入资金用于建设收购廉租房及发放租金补贴,2008年开工建设50万平方米廉租房,累计落实廉租房保障政策家庭13885户。投入解危排险资金,实施危房改造,改善居民住房条件。
实践绿色奥运理念,加大环境治理和改善交通的投入,城市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安排大气污染专项资金,支持淘汰黄标车和老旧公交车,各项空气质量保障措施顺利实施,奥运会期间污染物减排达60%。加快奥运中心地区环境综合整治,继续实施老旧小区、样板胡同和建筑物外立面清洗。进一步推进四城区历史风貌保护重点区域整治工作,整修院落1954个,胡同44条。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落实低票价政策,优化公交路网,方便市民出行。积极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工程,购置150辆无障碍公交车,组建无障碍出租车车队,缓解残障人士出行难问题。支持组建170万人的奥运志愿者队伍,保障城市和场馆运行的有效对接,实现了“平安奥运”的目标。
3. 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
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的倾斜力度,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拨付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确保以太阳能路灯、新能源利用和雨洪利用为主的“三起来”工程及200个基础设施整体推进村建设等项目顺利实施。加大投入,对399个村实施公厕无害化、垃圾密闭化、街坊路面硬化等改造,农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支持农村抗旱水源工程,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投入资金,改造公路200公里,开通农村客运线路25条,实现全市行政村“村村通公交”,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
支持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注入资本金,支持组建北京市农业投资公司,搭建农业产业发展投融资平台。落实《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加快规模化设施农业等产业工程建设。提高中低产田改造投资标准,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完善涉农补贴体系,提高农资综合直补标准,减轻成品油等农业生产资料调价影响,保护种粮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扶持。支持建立200所京郊农民田间学校,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建立生态保护新机制,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扩大补偿面积,进一步完善生态林补偿机制。开展山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生态作物补贴,治理裸露农田,提高农田生态涵养能力。支持实施新一轮山区泥石流易发区及生存条件恶劣地区农民搬迁工程,拨付资金搬迁2173户,惠及农民5165人,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创新个人账户与基础养老金相结合的制度模式。为9268名乡村医生趸缴农村养老保险,使乡村医生养老有基本保障。支持建立村级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项目“政府购买”机制,在183个乡镇规划建设4775个村级卫生机构,确保农村居民便捷地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补助标准,市、区、镇三级投入资金占全市新农合基金筹资总额的82.9%,参合率达92.9%。提高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标准,从每人每年630元提高到1200元。建立独生子女家庭特别扶助政策,给予独生子女去世的家庭每人每月200元补助,解决特别家庭后顾之忧。
4. 积极应对各类突发事件,财政应急保障能力实现新提升。
积极筹措资金,支持抗震救灾和对口支援工作有效开展。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认真贯彻中央及市委的各项决策和部署,紧急落实资金,保障为灾民建设6.66万套过渡安置房任务按时完成。将生源地为地震重灾区的市属普通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困难学生全部纳入国家助学金资助范围,接收地震灾区受伤人员来京医治。进入对口支援阶段后,通过压缩行政开支、调整支出结构等方式,积极筹措政府援建资金,支援什邡市广青路工程加快建设,确保农村永久性住房建设工作按期开工。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工作程序,实施动态审计监督,确保援建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全力做好婴幼儿奶粉事件经费保障工作。拨付资金用于产品检测和市场整治、医疗机构婴幼儿免费筛查和救治,对企业收购不合格原料奶给予补助,对全市奶牛养殖给予饲养费用补贴。增加商业零售库存,建立奶粉临时储备,保证本市合格奶粉足量供应。
及时缓解物价上涨对市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完善粮食、医药等生活必需品储备制度,提高应急状态下市场保障能力。拨付燃煤供暖补贴,提高补贴标准2倍多,缓解燃煤价格上涨压力,确保居民正常安全采暖。调增冬季燃煤自采暖救助标准,确保特困家庭提早购煤储煤,顺利过冬。安排补贴资金,保证本市80万户居民安全享受平价液化气供应。应对成品油价格调整,及时拨付补贴,保证公交、出租车等行业稳定,推进石油价格改革顺利实施。
5. 不断深化预算改革,财政管理达到新水平。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完善市与区县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健全统一、规范、透明的转移支付制度,促进事权与财力相匹配。继续推进 “事前评审、事中监控、事后评价”的全过程预算管理。加大财政资金评审力度,累计评审各类项目8671个,审减率达15.0%。扩大统一预算管理平台应用范围,规范预算单位账务核算,促进预算与执行的有机衔接。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建立政府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等制度,支持节能产品、自主创新产品的推广和应用。积极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67个部门所属588个执收单位纳入改革范围。加快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卡制度改革,改革单位达到33个市级部门所属228个基层单位,公务消费支出透明度逐步提高。进一步加大绩效考评工作力度,考评各类项目222个,增强了预算单位的支出责任和效益意识。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明确最低使用年限,避免重复购置,提高配置效率。进一步健全国有资产购入、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的制度体系,实现了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动态管理全覆盖,强化了财政监控能力。
各位代表,在看到工作成效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财政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收支矛盾仍很突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财政增收形势非常严峻;同时,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任务相当艰巨,支出压力很大。二是财政改革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的框架体系已基本建立,但各项改革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需要相互协调,提高整体效能。三是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亟需提高。部分预算单位“重投入、轻效益”、“重增量分配、轻存量调整”,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尚没有充分发挥,控制行政成本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为此,在2009年及今后的一段时期,财政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抓好增收节支,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财政资金绩效考核监督,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关于2009年预算草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编制200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通知》精神,结合本市财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2009年预算草案编制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加快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认真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努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机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按照积极稳妥、统筹兼顾、留有余地的原则,2009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安排2021.1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全市地方财政支出安排2007.7亿元,比上年增长7.9%。根据《预算法》和《北京市预算监督条例》的规定,重点报告2009年市级预算草案的编制情况。
2009年市级预算安排考虑的主要因素:
一是财政收入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相适应。近年来,本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决策和部署,经济走上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轨道。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环境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经济增速放缓对财政收入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并日益加重。从经济层面看,国内生产总值增幅放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回落,财政收入增幅将相应下降。部分行业和企业经营困难,特别是房地产和资本市场低迷,企业利润增幅大幅下滑,企业所得税、营业税等相关税收增幅会相应下降。从政策层面看,贷款利率下调将影响金融机构营业税收入。为扩大内需出台的免征利息个人所得税、降低住房交易环节税收等一系列减税政策,以及2009年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停止执行企业集团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和高新技术企业重新认定后的退税等政策因素,会明显减少财政收入。在正视困难的同时,也要看到本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本市正处在城市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加速期,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本市城市影响力、吸引力得到明显提升。同时,为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本市就加大投资力度、促进消费、进一步改善民生、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进行了周密部署,为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实施减税政策,从长远看,有利于引导和推动企业扩大投资,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依据《国务院关于编制200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通知》中“收入预算编制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充分考虑各种税收政策调整因素,与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等经济预期发展情况相适应”的规定,2009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率安排为10.0%,市级地方财政收入同口径增长率安排为11.0%。
二是保持首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安排预算内政府投资、轨道交通资本金,重点支持轨道交通、道路、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着力解决低收入居民住房困难问题;加大科技投入,主要用于重大科技项目研发,完善首都科技服务体系,发挥中关村科技园区龙头带动作用,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工业和商业发展资金,发挥引导作用,推进产业升级;安排国有资本预算资金,支持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安排专项资金继续推进节能减排;安排文化创意和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增强产业集聚效应,做大做强服务经济。
三是进一步加大改善民生的保障力度。依法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发展;进一步增加卫生投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加大文化经费投入,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打造有影响力的首都文化品牌;增加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力度,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和扩大就业,提高保障水平;安排补贴资金,加大对城市公用企业和居民生活必需品储备的补贴力度,降低市民出行、采暖、用气、用电等生活成本,不断提高市民享受公共服务的质量;安排大气治理与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继续提高首都空气质量,改善城市面貌。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每年对口支援实物工作量按不低于本省市上年地方财政收入的1%考虑”的原则,安排资金继续做好对口支援四川什邡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
四是切实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把支持解决“三农”问题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增加 “三农”资金投入,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金、金融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建立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逐步构建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对农村生态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大力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落实和完善对农民的各项补贴政策,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建设,支持农民转移就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五是不断健全财政风险防范机制。安排预备费、公共突发事件应急专项资金,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及其他难以预料的开支;安排偿债和处理历史遗留问题资金,规避政府债务风险。
北京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北京市2008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市第十三届人大第二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关于2008年预算执行情况
2008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及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市第十三届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各项决议,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全力保障“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实现,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年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一)2008年全市财政收支情况。
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837.3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全市地方财政支出完成1860.4亿元,比上年增长18.1%。
总体看来,2008年预算执行情况是好的。财政收入超额完成年度预算,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重点支出得到保障,超收收入安排建立新机制;财政改革继续深化,财政管理水平稳步提高。财政收支平衡,圆满完成全年预算任务。
(二)2008年为完成预算所做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1. 着力支持发展方式转变,首都经济质量有了新提高。
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和资金的引导作用,着力推进首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拨付专项资金,强化中关村科技园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对自主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利用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重大科技成果和关键技术产业化。拨付资金,加快商业街和特色市场建设,加大对老字号企业扶持力度,完善农村流通网络。发挥资金引导作用,积极促进体育产业、会展业、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设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社会创业投资机构向中小企业投资。支持组建北京市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公司,财政注入资本金,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多渠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安排节能减排专项资金,重点以财政奖励方式支持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加快退出“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生产项目,推动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加大对节能的资金投入,发展替代产业。支持43家污染扰民企业实施搬迁。落实补贴政策,支持节能照明器具等节能产品的推广使用,在城四区居民家庭和部分大型公建等场所推广高效照明产品500万只。加快推进既有非节能建筑和供热系统节能改造,支持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置,完成节能减排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 切实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力度,首善之区建设迈出新步伐。
坚持依靠人民、惠及人民的指导思想,认真落实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及时拨付59件实事资金,切实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
支持优先发展教育。进一步扩大义务教育阶段减免政策范围,对本市公立及民办学校学生全部免收学杂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教学现代化建设,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优化高等教育投入结构,支持高校实施“三大工程”,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设立民办教育发展引导资金,鼓励民办高校办学积极性。投入资金,落实高校及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安排资金稳定高等学校食堂价格,资助政策惠及全市大中专学生97.3万人。
稳步推进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设立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的方式,搭建社区和农村科普平台,支持科普惠民益民。推进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广播电视“村村通”、“益民书屋”、公益电影放映等重点工程投入,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安排补贴资金,免费开放市属33家博物馆、纪念馆,让百姓共享优质文化资源。安排专项资金,启动新一轮北京文物建筑修缮保护中长期规划。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加强基层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开展群众文体活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低保、养老金、职工最低工资等主要社会保障待遇标准,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完善城乡养老保障体系,按照每人每月200元的标准,为56.27万名60岁以上城乡无社会保障老年人发放福利养老金,基本实现养老保障制度全覆盖。实施高龄老年人资金补助政策,为近3万名90岁及以上的老人发放津贴。拨付资金,保障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管理和常用药品零差率销售等工作顺利实施,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全面落实“一老一小”政策的基础上,将未纳入医疗保险体系的47万名劳动年龄城镇居民纳入参保范围,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落实就业再就业资金补贴政策,提高政府补助比例,鼓励高失业率地区失业人员跨地区就业和再就业。加大职业培训补贴力度,实行自主创业税费优惠政策,推动和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完善以廉租房为主的住房保障政策,投入资金用于建设收购廉租房及发放租金补贴,2008年开工建设50万平方米廉租房,累计落实廉租房保障政策家庭13885户。投入解危排险资金,实施危房改造,改善居民住房条件。
实践绿色奥运理念,加大环境治理和改善交通的投入,城市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安排大气污染专项资金,支持淘汰黄标车和老旧公交车,各项空气质量保障措施顺利实施,奥运会期间污染物减排达60%。加快奥运中心地区环境综合整治,继续实施老旧小区、样板胡同和建筑物外立面清洗。进一步推进四城区历史风貌保护重点区域整治工作,整修院落1954个,胡同44条。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落实低票价政策,优化公交路网,方便市民出行。积极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工程,购置150辆无障碍公交车,组建无障碍出租车车队,缓解残障人士出行难问题。支持组建170万人的奥运志愿者队伍,保障城市和场馆运行的有效对接,实现了“平安奥运”的目标。
3. 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
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的倾斜力度,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拨付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确保以太阳能路灯、新能源利用和雨洪利用为主的“三起来”工程及200个基础设施整体推进村建设等项目顺利实施。加大投入,对399个村实施公厕无害化、垃圾密闭化、街坊路面硬化等改造,农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支持农村抗旱水源工程,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投入资金,改造公路200公里,开通农村客运线路25条,实现全市行政村“村村通公交”,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
支持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注入资本金,支持组建北京市农业投资公司,搭建农业产业发展投融资平台。落实《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加快规模化设施农业等产业工程建设。提高中低产田改造投资标准,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完善涉农补贴体系,提高农资综合直补标准,减轻成品油等农业生产资料调价影响,保护种粮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扶持。支持建立200所京郊农民田间学校,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建立生态保护新机制,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扩大补偿面积,进一步完善生态林补偿机制。开展山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生态作物补贴,治理裸露农田,提高农田生态涵养能力。支持实施新一轮山区泥石流易发区及生存条件恶劣地区农民搬迁工程,拨付资金搬迁2173户,惠及农民5165人,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创新个人账户与基础养老金相结合的制度模式。为9268名乡村医生趸缴农村养老保险,使乡村医生养老有基本保障。支持建立村级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项目“政府购买”机制,在183个乡镇规划建设4775个村级卫生机构,确保农村居民便捷地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补助标准,市、区、镇三级投入资金占全市新农合基金筹资总额的82.9%,参合率达92.9%。提高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标准,从每人每年630元提高到1200元。建立独生子女家庭特别扶助政策,给予独生子女去世的家庭每人每月200元补助,解决特别家庭后顾之忧。
4. 积极应对各类突发事件,财政应急保障能力实现新提升。
积极筹措资金,支持抗震救灾和对口支援工作有效开展。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认真贯彻中央及市委的各项决策和部署,紧急落实资金,保障为灾民建设6.66万套过渡安置房任务按时完成。将生源地为地震重灾区的市属普通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困难学生全部纳入国家助学金资助范围,接收地震灾区受伤人员来京医治。进入对口支援阶段后,通过压缩行政开支、调整支出结构等方式,积极筹措政府援建资金,支援什邡市广青路工程加快建设,确保农村永久性住房建设工作按期开工。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工作程序,实施动态审计监督,确保援建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全力做好婴幼儿奶粉事件经费保障工作。拨付资金用于产品检测和市场整治、医疗机构婴幼儿免费筛查和救治,对企业收购不合格原料奶给予补助,对全市奶牛养殖给予饲养费用补贴。增加商业零售库存,建立奶粉临时储备,保证本市合格奶粉足量供应。
及时缓解物价上涨对市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完善粮食、医药等生活必需品储备制度,提高应急状态下市场保障能力。拨付燃煤供暖补贴,提高补贴标准2倍多,缓解燃煤价格上涨压力,确保居民正常安全采暖。调增冬季燃煤自采暖救助标准,确保特困家庭提早购煤储煤,顺利过冬。安排补贴资金,保证本市80万户居民安全享受平价液化气供应。应对成品油价格调整,及时拨付补贴,保证公交、出租车等行业稳定,推进石油价格改革顺利实施。
5. 不断深化预算改革,财政管理达到新水平。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完善市与区县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健全统一、规范、透明的转移支付制度,促进事权与财力相匹配。继续推进 “事前评审、事中监控、事后评价”的全过程预算管理。加大财政资金评审力度,累计评审各类项目8671个,审减率达15.0%。扩大统一预算管理平台应用范围,规范预算单位账务核算,促进预算与执行的有机衔接。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建立政府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等制度,支持节能产品、自主创新产品的推广和应用。积极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67个部门所属588个执收单位纳入改革范围。加快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卡制度改革,改革单位达到33个市级部门所属228个基层单位,公务消费支出透明度逐步提高。进一步加大绩效考评工作力度,考评各类项目222个,增强了预算单位的支出责任和效益意识。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明确最低使用年限,避免重复购置,提高配置效率。进一步健全国有资产购入、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的制度体系,实现了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动态管理全覆盖,强化了财政监控能力。
各位代表,在看到工作成效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财政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收支矛盾仍很突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财政增收形势非常严峻;同时,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任务相当艰巨,支出压力很大。二是财政改革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的框架体系已基本建立,但各项改革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需要相互协调,提高整体效能。三是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亟需提高。部分预算单位“重投入、轻效益”、“重增量分配、轻存量调整”,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尚没有充分发挥,控制行政成本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为此,在2009年及今后的一段时期,财政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抓好增收节支,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财政资金绩效考核监督,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关于2009年预算草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编制200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通知》精神,结合本市财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2009年预算草案编制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加快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认真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努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机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按照积极稳妥、统筹兼顾、留有余地的原则,2009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安排2021.1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全市地方财政支出安排2007.7亿元,比上年增长7.9%。根据《预算法》和《北京市预算监督条例》的规定,重点报告2009年市级预算草案的编制情况。
2009年市级预算安排考虑的主要因素:
一是财政收入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相适应。近年来,本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决策和部署,经济走上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轨道。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环境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经济增速放缓对财政收入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并日益加重。从经济层面看,国内生产总值增幅放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回落,财政收入增幅将相应下降。部分行业和企业经营困难,特别是房地产和资本市场低迷,企业利润增幅大幅下滑,企业所得税、营业税等相关税收增幅会相应下降。从政策层面看,贷款利率下调将影响金融机构营业税收入。为扩大内需出台的免征利息个人所得税、降低住房交易环节税收等一系列减税政策,以及2009年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停止执行企业集团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和高新技术企业重新认定后的退税等政策因素,会明显减少财政收入。在正视困难的同时,也要看到本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本市正处在城市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加速期,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本市城市影响力、吸引力得到明显提升。同时,为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本市就加大投资力度、促进消费、进一步改善民生、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进行了周密部署,为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实施减税政策,从长远看,有利于引导和推动企业扩大投资,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依据《国务院关于编制200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通知》中“收入预算编制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充分考虑各种税收政策调整因素,与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等经济预期发展情况相适应”的规定,2009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率安排为10.0%,市级地方财政收入同口径增长率安排为11.0%。
二是保持首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安排预算内政府投资、轨道交通资本金,重点支持轨道交通、道路、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着力解决低收入居民住房困难问题;加大科技投入,主要用于重大科技项目研发,完善首都科技服务体系,发挥中关村科技园区龙头带动作用,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工业和商业发展资金,发挥引导作用,推进产业升级;安排国有资本预算资金,支持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安排专项资金继续推进节能减排;安排文化创意和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增强产业集聚效应,做大做强服务经济。
三是进一步加大改善民生的保障力度。依法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发展;进一步增加卫生投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加大文化经费投入,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打造有影响力的首都文化品牌;增加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力度,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和扩大就业,提高保障水平;安排补贴资金,加大对城市公用企业和居民生活必需品储备的补贴力度,降低市民出行、采暖、用气、用电等生活成本,不断提高市民享受公共服务的质量;安排大气治理与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继续提高首都空气质量,改善城市面貌。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每年对口支援实物工作量按不低于本省市上年地方财政收入的1%考虑”的原则,安排资金继续做好对口支援四川什邡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
四是切实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把支持解决“三农”问题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增加 “三农”资金投入,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金、金融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建立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逐步构建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对农村生态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大力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落实和完善对农民的各项补贴政策,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建设,支持农民转移就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五是不断健全财政风险防范机制。安排预备费、公共突发事件应急专项资金,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及其他难以预料的开支;安排偿债和处理历史遗留问题资金,规避政府债务风险。